近日,《央视曝光:改造后的厕所80%不能用,20%不好用,真闹心》的“永城样板厕所”新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。
据新闻报道,因改厕质量差,部分农村已经完成改造的厕所不好用、不能用,一些厕所还长期闲置,成了村里的“摆设”。
针对这种“样板厕所”记者问当时的村支书,有没有专业的验收报告?你见过验收报告吗?是谁取去验收?那个单位验收?这位当时负责改厕的村支书一问四不知!
4月13日中纪委网站针对“永城样板厕所”事件做出表态,要严查摆设工程。以下是全文转发中纪委网站的内容。
有媒体近日报道了河南省永城市部分农村改造后的厕所不好用、不能用,一些厕所长期闲置成为摆设的问题。本来是提升村民生活舒适度的暖心工程,结果变成了“闹心工程”“摆设工程”。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背后原因,及时给群众一个满意交代.
记者现场调查发现,厕所成摆设原因很多,主要是蹲便器冲水不畅、管道冬天易冻住,化粪池太小、起不了作用,村民不但没有领到每户500元的改造补贴,还得花钱用泵抽粪或自己动手掏粪。
改造后的厕所不能用,村民只得再挖茅坑。面对记者“是否通过验收”“为什么没发补贴”“后续有没有维修”的提问,当地镇政府农办负责人一律回答“我不清楚”,几问几不知。
然而,在当地政府官网上却是这样说的:永城在“厕所革命”上先行先试,率先作为,已取得明显成效,要积极总结成功经验,做全省“厕所革命”的领跑者。这里面,有没有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?有没有偷工减料、以次充好问题?相关部门有没有失职失责问题?
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,“厕所革命”的目的就是要改造出干净、卫生、方便的厕所,提升生活舒适度。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实施过程中,如果把表面上做了当作做好了,不检查、不验收、对后续效果撒手不管,那么好政策执行就会走样,民心工程就会成为面子工程。其结果必然是,花了钱,出了力,群众不满意。
无论是实施改厕还是其他民心工程,相关部门都应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,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,充分调研察实情,多听群众意见出思路,精心施工严格验收保质量,坚决防止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坚决杜绝表面文章。
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力度,注意从群众的街谈巷议、眉头眼尾中感知群众所急所盼,从中找线索,深挖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。
惩治侵吞项目资金的蛀虫,查纠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,严肃追责问责,确保民生资金用在民生事业上,民生工程不成“摆设工程”。